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

【初階班心得】五、臺灣的野鳥世界

心得

這次的課程林金雄老師以幻燈片介紹台灣的野鳥世界。

一開始介紹鳥類的祖先始祖鳥。始祖鳥不是鳥而是恐龍,從爬蟲類演化而成的,它不會飛行,會以翅膀上三個爪子爬到樹木高處以滑行的方式移動;跟牠很像就是亞馬遜雨林的–麝雉,不擅飛行但會逗留在樹枝上活動,它們食用的葉子中含有芳香族化合物,加上細菌發酵,使它們發出一陣像糞便的氣味。

鳥類中最大、跑的最快的鳥是鴕鳥。鴕鳥的蛋殼也相當厚,可承受20公斤左右重量不會破。鴕鳥的眼珠擁有同類中最大的眼睛,有如高爾夫球般大小。鴕鳥的翅膀已退化,牠擅長走路及跑步,鴕鳥跑步的時數可達70公里。

另外不會飛的鳥類中還有企鵝,體形較大的有皇帝企鵝及國王企鵝,潛水覓食可達200公尺深。
體型最小的就屬蜂鳥,以花蜜為食,翅膀拍動每秒可達八十次左右,體重約35克,卵約只有黃豆大小。

黑長尾雉具有長尾雉屬鳥類的特徵,全身呈紫藍色金屬光輝之純黑羽毛,尾羽有顯明白色橫帶紋,喙角為黑色,腳暗灰色以至綠褐色。分布於海拔2000~3200公尺的山區針葉林、草原。

鳥類要有羽毛,胸部是平,並且卵生,才能成為鳥類的條件。

全世界生物的分布可分為七個區域:
古北區(舊北區):位於歐亞大陸的北方,如蒙古、西伯利亞、歐洲等地區。
新北區(北美區):指北美洲加拿大、美國一帶。
東洋區:從台灣、東南亞到印度、西亞等區域。
沙漠區(非洲區):又稱衣索比亞區,指非洲大陸區域。
大洋區/澳新區:大洋洲、紐、澳及一些太平洋島國區域。
熱帶雨林區:包含拉丁美洲等熱帶雨林的區域。
極地區:也就是南北極的區域。

臺灣鳥類品系以遷徙分為:留鳥(含特有種)、候鳥、過境鳥、迷鳥、逸鳥。
※留鳥:臺灣在地、四季可見的鳥類,如麻雀、白頭翁、綠繡眼、冠羽畫眉、斑鳩、鷺鷥等。

※候鳥:各個季節裡都有許多候鳥過境臺灣。
每年一月到七月從南方來的候鳥叫「夏候鳥」,牠們來臺灣河口附近的沙洲繁殖;
每年十月到隔年的四月從北方來的候鳥叫「冬候鳥」,牠們遷移到臺灣來避冬。
臺灣正好處於亞熱帶和副熱帶交界處,一年四季如春,沒有太大變化的氣候,候鳥常會將臺灣當作「休息站」短暫停留。我們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前往去賞鳥,在西部的河口溼地就會發現牠們的蹤跡,常見的有:黑面琵鷺、大白鷺、小燕鷗……

※過境鳥:春秋遷徙過程中,候鳥只會短暫在臺灣停留休息,不度冬也不繁殖,體力恢復後再繼續往南遷移。在台灣為常見的過境鳥如彎嘴濱鷸(滸鷸)、黑腹濱鷸、寬嘴鷸、赤腹鷹、灰面鷲等……

※迷鳥:因氣流改變、天氣異常等因素,偏離遷移路線迷失方向出現的鳥類。在臺灣居住下來的迷鳥有:紅喉潛鳥、卷羽鵜鶘。

※逸鳥:國外進口的觀賞鳥,無意間逃出或是放生在野外的鳥類。能在野外生活下來的鳥,多數是適應力較強的鳥類,常會對本土鳥類造成威脅。最常見到的是為:鸚鵡、灰喜鵲……


~THE END~   ~To be continued…~


網站

[初階班]20160409台灣野鳥的世界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