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

【初階班心得】六、金面山生態環境

心得

連下了好幾天的雨,今天好不容易終於放晴,老天真的「有保佑啦!」

一大早,我早已壓抑不住我的情緒,腦海中不斷地浮現著爬金面山的虛擬場景。我一準備好要登山的裝備後,我就迫不及待的衝出家門。在校門口看到陸陸續續到達的同學也很興奮,我們這組的帶隊老師,是和藹可親的林玉琴老師。

正要出發前,在學校圍牆旁的草叢,看見了一隻黑冠麻鷺在覓食,黑冠麻鷺喜歡吃蚯蚓,校園中是無農藥的好環境,所以黑冠麻鷺在校園中出現的機率很高喔。到了登山口,老師跟我們講解金面山的命名由來和山上可能會出現的動物。老師還順道一提,很多人說金面山是山,還不如說它是丘陵,金面山海拔高度也才250多公尺高而已,稱不上山哩!(備註:山的高度為海拔1000公尺以上)

山上到處都有豐富的生機,隨地一看,都會看到一些小蟲子在地上爬來爬去,有時甚至能看到更大的昆蟲、擬態成樹葉顏色的毛毛蟲、到處展現優雅舞姿的蝴蝶。而我們這組有位視力非常好的同學,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,用觀察盒抓到一隻不到2公厘的小蟲,真是厲害!

一路上,林老師每觀察一個生態,就會幫我們複習講解課堂所教過的,讓我們印象更加深刻。金面山上長滿著「江某樹」,它是先驅植物,當山是光禿禿的話,就會最先長起來,是個加快水土保持的最佳幫手,我們常吃的池上便當的木盒,就是用江某的樹幹製成的,同時也是製作木屐的樹材喔。

路旁,老師向我們介紹雙面刺,葉片中間長有暗紅色的刺,樹枝上也有些暗刺,所以要小心不要碰到它。有時也會見到白袍子,它的葉背是全白色的,葉片呈心型,摸起來感覺是粗粗的。我們也有在一個三岔路口遇見長在樹上的木耳,我想是因為他長得像耳朵,和長在樹上,所以才叫「木耳」的吧!

爬到半山腰,我在一座涼亭外發現了一隻被寄生蜂所寄生的蛾幼蟲,整個肚子都是白色的蟲,讓我不禁為他默哀,大自然是多麼的殘酷啊。正當我們仔細觀察寄生蜂時,旁邊傳來驚呼聲,大家上前去湊熱鬧,「哇!好大隻的蟾蜍喔!」,我們紛紛拿者相機捕捉這精采的鏡頭,但是它真不給面子,一下子就跳得不見蹤影了。

接下來的路程真會叫人痛苦,眼前一大片巨大的石塊區,我們鼓起勇氣,喘著氣,手腳並用拉著繩子,在「加油!加油!」聲中勇敢地往上爬。靠著堅毅的意志力,終於爬完了這段艱難的路程,到了山頂附近的較平坦處,那裡有座兩層樓的涼亭。午餐後,有些人到旁邊觀察生態,有些人則是瀏覽自己拍的相片。

休息夠了,繼續朝著山頂攻上去。我們沿著林線緩緩的爬到剪刀石山頂,站在剪刀石上,下面是懸崖峭壁,讓我們不敢亂移動,深怕一個不穩而掉了下去。這個高處可以挑望著遠方的高山,和大樓林立的臺北市,那風景真的是令人嘆為觀止,心曠神怡。這時,突然有隻大冠鷲在我們頭上盤旋著,並發出高吭「啾」的叫聲;大冠鷲,又名蛇鷲,是常見的大型鳥類,常常會在山腰間盤旋,當發現蛇的時候,會以最快的速度俯衝而下,以銳利的腳爪攫取想掙脫的蛇,準備飽餐一頓。我們紛紛捕捉下這可遇不可求的畫面。

上山容易下山難,那很陡的陡坡,不時讓人差點滑倒。我把身體壓低,重心向下,一步一步的走下山,真的是有驚無險。下山也看見了很多生物、蕨類,我們還在一大片的雜草叢哩,發現有兩隻正在交配的竹節蟲。不遠處,我們又看見了疑似是蛾的卵,顏色是黃色,差不多跟一粒米一樣大。

時間過得很快,一下子我們就征服了這座山。我們在這堂「校外教學」的課程裡,額外的多學到各種生態知識。謝謝老師讓我們有這堂特別的體驗之旅,也要特別感謝林老師的細心指導。
我最滿意的照片-鳥望臺北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